close

  「汆燙」與「川燙」都是常用的詞語,但您知道嗎?教育部的《國語辭典》和大陸的《漢典》皆查無此二詞。



  汆燙,《國語辭典》查無此詞,但有「汆」字,解釋如下:ㄘㄨㄢ。一種烹飪方法。將食物放入沸水中煮一下,隨即取出,以防食物養分因高溫烹調而流失,或食物本身變老、變黃。如:「汆丸子」、「汆羊肉」。另外,《漢典》也查無「汆燙」一詞。



  在《維基百科》,不管輸入「汆燙」或「川燙」,皆會導向「汆」詞條,解釋如下:汆(拼音:cuān;注音:ㄘㄨㄢ),為烹飪時對食材的一種處理方法,又稱汆燙、川燙、焯(ㄓㄨㄛˊ)水或飛水。較常用的一個意思是指把食材放入沸水中片刻,透過水的熱力燒煮食材。可以達到去除肉類血水以及去除部分油脂(例如羊肉)的效果。另外,《維基百科》說注音輸入法須以注音ㄊㄨㄣˇ才能輸入此字,實情不是如此,其實注音輸入法可用ㄘㄨㄢ音或ㄊㄨㄣˇ音輸入「汆」字。



  川燙,《國語辭典》查無此詞,但有「川」字,解釋如下:ㄔㄨㄢ。一種烹飪方法。將食物置於開水中,水一開即刻撈起。如:「川肉片」。《漢典》也查無「川燙」一詞。



  「汆燙」與「川燙」在辭典皆查不到,但可拆成汆、川和燙等三字。汆字的意義和川字很相似,而燙字與汆與川字也相似。燙字,《國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ㄊㄤˋ。一種烹調方法。將材料在滾水中快煮後撈出。如:「將魷魚燙熟後切片。」



 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,得到的資料量,若輸入"汆青菜",只得到少少的584筆;若輸入"川青菜",只得到少少的1,110筆;若輸入"燙青菜",得35.7萬筆;若輸入"汆燙青菜",得37.8萬筆;若輸入"川燙青菜",得63.5萬筆。由查詢的結果得知,就料理青菜而言,「川燙」一詞被用得最多,「汆燙」居次,至於「燙」字,資料量則與「汆燙」一詞相當。



  汆就是燙,而川也是燙,難怪《國語辭典》和《漢典》皆查不到「汆燙」與「川燙」。如今,在國語,很少講單字的汆或川,而多講「汆燙」與「川燙」,例如「汆燙青菜」或「川燙青菜」;在台語,則都講單字的燙(音讀是thǹg),例如「燙青菜」。您是否覺得,台語保留著較多的古漢語呢?



[參考資料]



  (1) 教育部/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(簡稱為《國語辭典》)



  (2) 大陸/《漢典》



  (3) 教育部《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》(簡稱為《閩南語辭典》)



[相關閱讀]



  (1) 汆燙青菜圖片



  (2) 燙青菜圖片